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扶贫开发文件和会议精神,为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结合黄棚村实际,特制定黄棚村三年脱贫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根据中央《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省委《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扶贫到村,规划到户,整合资源,合力攻坚”的基本要求,以贫困村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全面小康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帮、群众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扶贫模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村民主体。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扶贫政策,制定本村脱贫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把脱贫工作纳入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谋划安排,强化村干部工作责任和示范带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综合考核评价制,组织实施规划,落实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富不富看支部”;脱贫致富村民是主体,增强村民脱贫致富的意识和能力是关键。贫富差距源自思想差距,必须摆脱村民头脑里的“贫困”,坚持“扶贫”与“扶智”、“输血”与“造血”并重,注重发挥当地村民的主体作用,激活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
2.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以安居、乐业、有保障为重点,突出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保障好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改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
3.创新思路,精准扶贫。将贫困人口作为帮扶工作的主要对象,驻村入户摸底调研,按照“一户一卡、一村一册”的要求,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做到“四个明确”:精准识别贫困户,完善贫困户档案,做到目标明确;精心建立帮扶对子,实施一对一帮扶,做到责任明确;精确安排项目资金,根据实际实施脱贫,做到任务明确;精准分析致贫原因,实施对症施策,做到措施明确。坚持扶贫工作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用指标说话、用典型案例说话。
4.落实责任,强化保障。落实驻村工作队长和村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攻坚责任制,制定和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逐步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以新的机制保障扶贫开发工作各方力量和资金投入,把时间、精力用在谋划和实施上,把资金、资源用在刀刃上。
三、黄棚村基本情况及致贫原因
(一)黄棚村基本情况
黄棚村位于祁东最西端接近邵阳,地处高龙冠半山腰上,海拔400米,毗邻太和堂镇江口村江口水库,距离省道s317线2.5公里,山高路陡,地势峻峭。全村12个村民小组,278户村民,人口829人,0-6岁幼儿59人,7-14岁儿童126人,60岁以上老年人121人;村中有贫困户110户(特困户28户、其它贫困户82户),五保户4户,低保户38户,无房户18户,危房户79户;有残疾人14人,长期患病28人,参加新农合746人,参加新农保326人。长期以来,由于交通闭塞、对外交流不便,条件较差,一直单身的青、壮、老年人多。全村田少地薄,耕地面积268亩,人均0.36亩,且较分散,一亩田常有十来丘,全村号称“百亩大丘”才1.6亩田,不利于专业化、机械化耕种;有林地面积2300亩,旱土面积78亩,38口山塘,面积80余亩,当地以种植水稻、玉米、花生和蔬菜为主,2014年人均收入1600元左右。村委到100人以上自然村落道路硬化里程3.5公里,道路待硬化里程5.8公里,硬化率48%,自来水入户率80%,自来水源需提质改造。村里无幼儿园、村小,无卫生室,无室外公共文体场所,无公厕,无垃圾存放设施、场地,无商店和农产品交易固定场所,村部道路无照明路灯。无集体经济收入,属集体经济空壳村。2009年,寻求过产业项目探索,村民自办祁东县爱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处,种植油茶树和枣树,无收益。村民自家都养鸡、养猪、养牛、养鱼、养鹅,由于缺资金、缺技术,养殖规模都不大,没有专业种、养殖大户,无农业产业化经营。当地村民以种养植业为主,全村劳动力420人,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地打工的有365人,由于没有参加任何技能培训,文化程度不高,基本都是廉价普通工,收入甚微。全村共有党员26名,在家10名,在外16名,村“两委”成员3人,村”两委“班子威信较高,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较好。
(二)致贫原因分析
由于长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对外交流不畅,山高路陡、地势险峻,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黄棚村经济发展仍然较为落后,属于贫困村。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电力、水利等建设缓慢,教育、卫生事业长期落后;2、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农业生产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靠天吃饭,先进的生产技术难以得到推广实施,专业化、机械化耕种无法施展,优良农作物品种无法大范围耕种,农业资源的优化受到制约;3、经济收入结构单一。受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劳动技能不强及耕地不足等局限,导致收入来源单一,农业发展受限,贫困人口比重大(全村贫困人口比例达40%);4、文化素质偏低,等、靠、要思想严重。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文化教育事业落后,群众思想保守,传统意识根深蒂固,整体素质偏低,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不强,有的由于文化素质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也缺少技术,缺乏脱贫致富的手段;5、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缺劳力。目前,该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对村民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需要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进行救助;6、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7、自然环境和条件较差,土地资源匮乏。黄棚村土地资源匮乏,人均耕地面积仅0.36亩,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经济的发展,对受到自然环境限制的贫困户采取常规扶贫措施,往往会因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环境而效果较差;8、缺资金、缺技术。由于家庭贫困,贫困户想脱贫靠项目产业带动致富,可缺启动经费也怕承担失败风险,无力参加劳动技能培训缺技术,所以不敢想更不敢去做。对此类贫困户采取帮扶措施容易见成效,只要提供增收项目,提供资金、经过培训后,给予信息方面帮助,就能尽快摆脱贫困;9、送子女读书而致贫。这类贫困户由于家底薄,还要相继供养几个小孩上学,学费支出大,又无其它经济收入和援助,造成家庭负债累累。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也容易见到成效。
黄棚村贫困户致贫原因统计分类表:
序号 |
致贫原因 |
人数 |
所占比例(%) |
1 |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196 |
23.6 |
2 |
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
38 |
4.5 |
3 |
经济收入结构单一 |
106 |
12.7 |
4 |
文化素质偏低,有等靠要思想 |
68 |
8.2 |
5 |
缺乏劳动力,年老或残疾 |
72 |
8.6 |
6 |
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 |
136 |
16.4 |
7 |
条件较差,土地资源匮乏 |
16 |
1.9 |
8 |
缺资金、缺技术 |
143 |
17.2 |
9 |
送子女读书 |
57 |
6.9 |
四、发展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达到以下目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和谐;通过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实现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大改善,公共服务保障大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大发展,贫困人口收入稳定增加,贫困程度明显缓解;村民勤劳致富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人均收入达到并超过2300元,经济收入增长后劲明显增强,村集体经济扭亏逐年递增,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素质技能和村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发展信心更足,幸福指数明显增强。按照“一年有起色、二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目标,2015年规划起步实施,2016年全面推进建设,2017年规划目标全面实现,把黄棚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工作任务
(一)厘清工作思路,制定驻村帮扶脱贫工作规划
一是在吃透中央、省委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相关文件及中央、省委领导有关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走村入户,深入摸底调研,全面了解影响黄棚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村民脱贫致富的制约因素和问题症结,厘清驻村帮扶工作思路,拟定驻村帮扶脱贫工作规划。(2015年5月完成)
二是在审定通过驻村帮扶工作规划后,结合黄棚村和衡阳师范学院的实际,提出2015-2017年逐年要解决问题、明确目标任务和强化各自责任与落实措施,分年制定应解决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措施)清单。同时,使这个规划和三张清单让驻村及驻村帮扶单位家喻户晓,凝聚智慧,发挥创造活力,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调动村民参与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2015年6-7月完成)
三是因户施策,帮扶到人,逐户制定脱贫发展计划,因户施策,分类指导,实行差异化的扶持措施,“量身定做”帮扶项目。(2015年8月完成)
(二)按照“五个好”标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工作抓手,采取多项措施,推进村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通过3年驻村帮扶工作,大力提高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将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制定《黄棚村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党员党内生活制度》、《党员学习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扶贫项目建设管理规定》、《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及《村规民约》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村“两委”议事、办事程序。(2015年5月底完成并上墙)
二是按照“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三个培养要求,制定《村“两委”后备干部及党员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积极发展培养新党员、致富能手和村干部。(确保每年发展1-2名村民党员、3-5名致富能手以及2名以上村后备村干部)
三是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锻炼和谐、团结、进取的村“两委”班子。(三年驻村完成)
四是帮助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克服等、靠、要思想,引导党员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增强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培养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人。(2015年培养2人以上,2016年培养5人以上,2017年培养8人以上)
(三)完成扶贫重点工作
利用帮扶高校专业、人才、智力优势,根据驻村地形地势特点,结合危房改造、异地重建、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邀请帮扶高校专家顶层设计,做好乡村规划。
1、基础设施建设
村级道路。养护好全村通村水泥路面6.28公里,确保路面整洁,排水通畅,跨方及时清除,损毁路段迅速修复,延长通村路使用寿命;硬化通往九、十组和一组及五、六、八组道路5.8公里。(2015年实施完成)
安全饮水到户及“五小水利”。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完成自来水源提质改质工程,按照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标衡量,详细规划和统一部署安全饮水到户工程,优先安排贫困户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贫困群众有可靠、安全、方便、达标的饮用水,不落下一户一人。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善田间沟渠的配套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健全引、蓄、节、排体系,加大改造中低产田的力度,不断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加固夯实全村损毁塘坝,增强防渗蓄水能力,充分发挥其排洪、灌溉作用。(2016年实施完成)
新农村建设(危房改建)。争取移民扶持政策和驻村帮扶支持,结合农村危旧房改造,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建设集中连片、整洁美观的住宅区,动员居住在高山、危旧房农户和有建房意愿的农户分批在二年内筹建新住房(共97户),至2016年底,基本消除土坯房、危房,改善无房、危房户居住条件。并配套水、电、路等设施,实现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四化”并举的目标。(2015、2016年分年度实施)
2、社会事业发展。在人口聚居区1.6公里路段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将全村新增的丧失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纳入五保户、低保户,随着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逐年提高救助标准,并对其承包地进行流转。重视适龄儿童的入学率,督促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巩固率达到100%,对家庭贫困学生进行资助,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利用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开展帮扶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活动。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敬老育幼”明星;好儿媳、好公公、好婆婆、好家庭“四好”评选活动,大力营造敬老爱幼文明新风。积极协调电信等部门,以村部为中心继续扩大宽带覆盖区域,2017年底前为各组接入电信宽带,使村民能够利用网络的便捷条件,获取信息、学习交流、娱乐,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2015年底,确保电视户户通工程全覆盖。(三年驻村分年度实施完成)
3、村级设施建设。2015年,新建村委会1栋,配齐基本办公设备和器材,为村部活动场地安建一块无尘黑板,用于村民劳动技能培训,建设管理好村级活动场所;2016年,在村部附近修建500米健康路一条,铺设花砖人行道300米,建文化长廊1200平米,悬挂线杆宣传牌8个,张贴墙面宣传栏6面,宣传相关知识,提高广大村民的健康和科技文化素质;2017年,修建健身文化广场,添置健身器材,建设电子书屋,建合格的村卫生室。(驻村三年分年度实施完成)
4、村容村貌治理。大力开展村居环境综合整治,搞好村户垃圾、污水处理和坑塘、沟渠综合整治,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利用有关政策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净化农村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至2017年前,村庄主要道路实现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等“五化”,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85%以上。根据《村容整洁实施方案》,全面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垃圾实现集中无害化处理,公共区域有专人清扫和运输、处理村庄卫生。(三年驻村分年度实施完成)
5、贫困户脱贫。按照“工作队驻村扶贫、一户一帮扶责任人、一户一帮扶档案”、“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确保每户贫困户有1名干部帮扶,并建好档。对前期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建立精准扶贫对象管理档案,实现户有卡、村有册,建立贫困对象退出机制,实现脱贫的及时退出,新致贫户进档扶植,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以户为单位,了解贫困户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算好时间账、经济账,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径,按照“一户一策”制定年度目标、阶段计划和帮扶措施。针对贫困户实际,按照市场需要什么种(养)什么,什么赚钱种(养)什么的要求,尊重群众主体意愿,找准每户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覆盖到户的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产业扶持到村到户。2015-2017年为贫困户脱贫奠定坚实基础,到2020年底,全面消除贫困。(三年驻村分年度实施完成)
6、产业扶贫开发。对有劳动能力、有脱贫致富意愿的贫困对象,启动内生动力,因人、因地、因情况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稳定增加收入,努力实现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
一是加强农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农户种植、养殖水平。积极与省、市、县农牧部门联系,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进村授课,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村民科技知识讲座,不断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知识和种植养殖专业水平。(每年至少组织1次农业技术培训,覆盖每家每户)
二是开展劳务输出,增加群众收入。联系市、县人社局等有关部门或用人单位,组织一批农民青年外出务工,帮助开眼界、换思想、学技术、长本领,以解决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群众现金收入。(2016年组织劳务输出5人次以上,2017年组织劳务输出10人次以上)
三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黄棚村气候优势,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现场学习考察项目产业发展成功经验,选准项目产业,组织、引导村民种植经济林木、大棚蔬菜、黑木耳、食用菌,养殖鸡、猪、牛、羊、鱼,拓宽经济收入渠道。[2015年实施大棚蔬菜、黑木耳、食用菌等,2016年实施经济林木种植,2017年实施鸡猪牛鱼养殖(视情况而定),通过3年驻村帮扶工作,实现农民增收明显]
四是对全村有特色、有市场的种植业(如油茶、红枣、黑木耳、食用菌种植等)、养殖业(如鸡猪牛鱼养殖)进行发展壮大,组建农民专业合作队伍,成立油茶、红枣、黑木耳、食用菌种植协会、鸡猪牛鱼养殖协会,培育“企业+协会+农户”的经营形式和产业链,千方百计为有市场潜力的经济发展项目开拓市场,推动村农业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17年4月前完成)
只有找到了适宜的发展思路,找准了出路,资金、政策才能激活贫瘠的土地。要按照省扶贫办构建“五个产业带”规划布局,重点抓好烤烟、茶叶、核桃、天麻、蔬菜、竹子、生态畜牧等产业,确保农民增收有相对稳定来源。积极发展精品水果、食用菌、脱毒甘薯、特种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劳务产业,鼓励返乡创业,确保贫困群众实现产业增收和稳定发展。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协调到位。一要注重发挥帮扶单位对驻村扶贫全局工作的组织领导作用。为加强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驻村帮扶项目,确保学院驻村扶贫工作有实质性成效,成立学院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帮扶资金的筹集,组织帮扶项目的实施,将驻村工作纳入学院年度工作去谋划,定期召开帮扶工作协调会,听取工作汇报,切实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驻村帮扶项目的监督实施和推进工作,负责学院与帮扶村的联系以及日常工作等;完善联动工作机制。按照《扶贫脱贫规划》的任务分解,根据工作需要,实行学院机关处室和系院结对帮扶驻村工作的联动机制,由驻村工作组协调组织部列出计划,各相关部门应积极主动对接帮扶工作,从资金、物质、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为驻村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尽力解决驻村扶贫工作困难和问题。学院各相应处室、系院将驻村扶贫工作列入部门年度工作任务。学院将驻村帮扶工作纳入年终对其考核内容;二要注重发挥学院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协调作用。积极争取各类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加强与项目涉及部门的对接协调,统筹解决好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驻村帮扶工作组要充分发挥自身驻村优势,积极协调学院,认真做好调研,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学院帮扶工作做好参谋;积极协调省委组织部和省扶贫办,推进扶贫规划的实施,配合学院和驻村积极争取省级扶贫项目资金,积极培植和引进扶贫产业,及时反馈和推介学院帮扶工作举措、成效和经验;及时汇报驻村工作情况和投送相关信息;积极协调驻村工作,引导、调动和保护好村民脱贫致富的热情和积极性,注重发挥驻村“两委”示范带头作用和村民的主体作用。同时,注重学习、提高驾驭帮扶工作全局能力,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借鉴吸收先进的扶贫经验做法,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切实履职尽责,做实帮扶规划,做细驻村工作,推动规划按步按时实施。要加强管理,健全制度,合理分工,注重宣传,在帮扶中增长才干,确保不出事,多干事,干成事,不辜负学院领导的殷切期望和当地村民的热切期盼;三要注重发挥驻村党员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主体作用。“富不富看支部”“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村“两委”是项目组织实施的主体,负责协调所在县、镇对村帮扶政策、资金落实,处理好群众之间的各类矛盾纠纷,确保项目有序推进。要把精准帮扶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组建设,让基层组织成为发展生产、减贫摘帽的主力军,让驻村成为脱贫致富的主战场,办好黄棚的事,关键在人,主体是群众,帮扶脱贫,需要借助外力,但更要激活内生动力,让群众主导发展、主宰命运。
2、帮助提高认识,观念转变到位。提高对扶贫工作认识,扶贫不光是政府和帮扶单位的事,更应是受惠的贫困群众的事。发展的意愿在群众,脱贫的主体是群众,只有激发群众甩开膀子苦干实干,脱贫才有“底气”。必须把握好“三个精准”,建好动力机制。一是宣传动员精准。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勇气和信心。二是需求意愿精准。切实了解贫困群众的意愿与期待,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种养业方面优选排列其帮扶需求。三是主体地位精准。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对产业发展建设等扶贫项目,均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议定建设内容并自行申报实施;转变扶贫观念,扶贫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是简单的输血,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发钱发物到户,不能“穿开发新衣,走救济老路”。要扭转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不能再越扶越穷,要帮助贫困群众借助扶贫政策和帮扶工作引导,自强不息,闯出一条脱贫致富路。还要从探索致贫原因入手,着力解决导致贫困的思想、环境、资金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难题,保障群众利益,标本兼治,深入研究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脱贫出路问题,靠产业扶贫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3、注重综合施策,帮扶措施到位。抓基础夯实,保障环境改善。要实现脱贫致富,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一步。在黄棚村,群众反映最多的主要就是两件事,一个是路,一个是水。这是黄棚的两块“短板”。只有补“短板”,发展才有基础和后劲。集中时间、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攻坚,推进基础设施改善,确保水利设施建设到位和道路畅通;抓教育扶贫,确保素质提升。“教育扶贫”是根本。扶贫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把发展下一代教育,作为一个更长久的扶贫任务,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当地发展,让贫困不再滋生。按照“扶贫”重“扶智”的思路,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增强增收致富技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一是以“雨露计划”为载体,积极开展产业技能培训。二是以“阳光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三是以“就业培训”为依托,大力开展就业技能等级培训。四是以职业学校为阵地,大力开展校村联合的订单培训。通过培训提升素质,提高劳动技能,确保贫困群众户均掌握一门实用技能、精通两门实用技术、拥有三条致富门路,不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通过扎实抓好教育和实用技能培训,实现“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谋生技能”的目标,显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效果。对具备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实施转移培训和产业扶贫,联系相关部门开展贴息贷款帮扶措施,对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贫困人口,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边远贫困人口,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对无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协调民政部门实施社会保障,充分发挥金融与市场的作用,引导扶贫资源、资金向贫困组、贫困户聚集。
4、强化资源整合,筹措资金到位。借助金融产业扶贫和产业扶贫贷款贴息的政策,充分发挥其作用,用好用活政策和资金,全面整合各渠道的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用民主协商的办法,鼓励和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建设农村公共设施,调动农民参与脱贫致富工作的积极性。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精准扶贫工作。凡是能够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增强建设活力。为推进规划顺利实施,广辟脱贫渠道,引进致富项目,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5、突出舆论宣传,提炼总结到位。真扶贫,扶真贫。通过走访入户、发放工作联系卡、刊印扶贫简报、QQ短信平台、召开群众会和新闻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一种氛围,使群众树立战胜贫困的勇气,培育脱贫致富能手,宣传弘扬典型事迹,立标杆、树榜样,推广典型,引领群众致富,认真总结精准帮扶工作的好经验,汇聚强大的正能量。
衡阳师范学院驻黄棚村工作队
黄棚村支委、村委
2015年5月